2结果与讨论1基础油基本性能分析试验用基础油基本性能分析数据见表2表2基础油基本分析数据编号基础油牌号1饱和烃,%芳烃,%分类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,对于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相同粘度牌号的基础油,在族组成、硫氮含量以及粘温性方面差异很大。同为I类的溶剂精制基础油,由于不同的生产厂家采用不同的精制工艺,也使得其生产的基础油在性能和组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。但同为类的加氢基础油,不同厂家生产的基础油,其性能和组成的差异就很小。总体上来说,从传统工艺生产的I类溶剂精制油,到采用加氢工艺生产的、11类加氢油,再到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W类合成油PA的技术发展,反映了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,即提高基础油中饱和烃含量、降低芳烃及硫、氮含量、改善粘温性能是润滑油基础油升级换代的主攻方向。
22烃类组成分析表3、表4为试验用基础油的烃类组成分析数据。分析表3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:溶剂精制基础油中饱和烃主要以环烷烃的形式存在,链烷烃的含量均较低。加氢基础油中饱和烃中的链烷烃和总环烷烃含量基本接近。只有5号的总环烷烃含量较高,而链烷烃的含量则较低。
在环烷烃构成方面,大多数基础油中的环烷烃主要以四环以下为主,而1号溶剂精制油和6号HVH150加氢处理油的环烷烃分布较宽,除了以四环以下的环烷烃为主外,还含有少量的五环环烷烃和六环环烷烃,而且1号溶剂精制油五环环烷烃和六环环烷烃的含量远**6号HVH150加氢处理油。
在芳烃构成方面,溶剂精制基础油主要以单环芳烃为主,同时含有少量的双环芳烃以及微量的稠环芳烃和噻吩含硫化合物,但3号溶剂精制基础油的芳烃含量远低于1号和2号的溶剂精制基础油,尤其是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。加氢基础油的芳烃含量较低,以至于质谱分析方法无法分辨出其详细组成。
结论基础油中的环烷烃、芳香烃和含硫、氮的杂原子化合物是油泥、漆膜的主要来源。
XPS分析表明:基础油经低温氧化硝化反应后,产生的油泥沉积物中的氧化物、硫化物和氮化物均以两种不同的化学形态存在,而在产生的漆膜沉积物中的氧化物与硫化物只有一种化学形态,说明漆膜是油泥进一步反应的产物。
基础油中的芳烃组分在促进油泥溶解方面是理想组分,加氢油和合成油在此方面的不足需要功能添加剂弥补。
基础油中的芳烃组分在促进油泥溶解方面是理想组分,加氢油和合成油在此方面的不足需要功能添加剂弥补。
郑州特种油-杨树林润滑油-郑州工业润滑油由河南杨树林润滑油有限公司()提供。